欢迎登录 人事帮邦!登录|注册|
手机版

扫描打开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政策资讯>综合 >正文

[全国]什么是职业病?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10大类职业病有哪些?

发布人:YCCMS时间:2019-04-04阅读:2123次

  什么是职业病?

  《职业病防治法》中所称的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患病者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不一定就会患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的疾病也不一定都是职业病,职业病有其特定的范围,既国家规定的法定职业病,凡属法定职业病的患者,可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职业病,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患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

  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

  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

  一、物理因素

  对人体产生生物物理作用;也可因机械压迫和血管内空气栓塞而引起组织病理变化,如减压病。

  二、化学因素

  在生产中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物,成品和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渣等,凡少量即对人有毒性的,都称为毒物,毒物以粉尘,烟尘,雾,蒸气或气体的形态散布于车间空气中,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其危害程度与毒物的挥发性,溶解性和固态物的颗粒大小等因素有关。毒物污染皮肤后,按其理化特性和毒性,有的起腐蚀或刺激作用,有的起过敏性反应,有些脂溶性毒物对局部皮肤虽无明显损害,但可经皮肤吸收,引起全身中毒。生产中毒物经消化道进入人体而引起中毒者较为少见,常由于毒物污染食品或吸烟等所致。从车间排出的废气,废水和废渣中的毒物,虽不直接使工人患职业病,但能损害居民健康,影响生态,危害也大。

  三、生物因素

  生产原料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如炭疽杆菌,真菌孢子(吸入霉草粉尘所致的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森林脑炎病毒等。

  在某一环境中,可能存在几种不同的有害因素,对人起着综合作用,加剧危害程度,此外,同一种疾病也可由不同性质的有害因素引起,如稻田皮炎可由于物理,化学和机械刺激引起,接触有损于呼吸道健康的环境因素如粉尘,有害气体或蒸气,加上吸烟,可加剧呼吸道的病损。

  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如铅、苯系物,氯、汞等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噪声、电离辐射及传染性病原体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如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劳动者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热季节高温辐射,寒冷季节因窗门紧闭而通风不良等;厂房建设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和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等。

  10大类职业病有哪些?

  目前,我国法定的职业病共10大类,具体职业病种类如下(参考《新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一、尘肺

  1、矽肺

  2、煤工尘肺

  3、石墨尘肺

  4、碳黑尘肺

  5、石棉肺

  6、滑石尘肺

  7、水泥尘肺

  8、云母尘肺

  9、陶工尘肺

  10、铝尘肺

  11、电焊工尘肺

  12、铸工尘肺

  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

  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4、内照射放射病

  5、放射性皮肤疾病

  6、放射性肿瘤

  7、放射性骨损伤

  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

  9、放射性性腺疾病

  10、放射复合伤

  11、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

  三、职业中毒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5、铍病

  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11、铀中毒

  12、砷化氢中毒

  13、氯气中毒

  14、二氧化硫中毒

  15、光气中毒

  16、氨中毒

  17、偏二甲基肼中毒

  18、氮氧化合物中毒

  19、一氧化碳中毒

  20、二硫化碳中毒

  21、硫化氢中毒

  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

  23、工业性氟病

  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

  25、四乙基铅中毒

  26、有机锡中毒

  27、羰基镍中毒

  28、苯中毒

  29、甲苯中毒

  30、二甲苯中毒

  31、正己烷中毒

  32、汽油中毒

  33、一甲胺中毒

  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

  35、二氯乙烷中毒

  36、四氯化碳中毒

  37、氯乙烯中毒

  38、三氯乙烯中毒

  39、氯丙烯中毒

  40、氯丁二烯中毒

  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

  42、三硝基甲苯中毒

  43、甲醇中毒

  44、酚中毒

  45、五氯酚(钠)中毒

  46、甲醛中毒

  47、硫酸二甲酯中毒

  48、丙烯酰胺中毒

  49、二甲基甲酰胺中毒

  50、有机磷农药中毒

  51、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

  52、杀虫脒中毒

  53、溴甲烷中毒

  5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

  55、根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职业性中毒性肝病

  56、根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

  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1、中暑

  2、减压病

  3、高原病

  4、航空病

  5、手臂振动病

  五、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1、炭疽

  2、森林脑炎

  3、布氏杆菌病

  六、职业性皮肤病

  1、接触性皮炎

  2、光敏性皮炎

  3、电光性皮炎

  4、黑变病

  5、痤疮

  6、溃疡

  7、化学性皮肤灼伤

  8、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

  七、职业性眼病

  1、化学性眼部灼伤

  2、电光性眼炎

  3、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

  八、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1、噪声聋

  2、铬鼻病

  3、牙酸蚀病

  九、职业性肿瘤

  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3、苯所致白血病

  4、氯甲醚所致肺癌

  5、砷所致肺癌、皮肤癌

  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7、焦炉工人肺癌

  8、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

  十、其他职业病

  1、金属烟热

  2、职业性哮喘

  3、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

  4、棉尘病

  5、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

  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如铅、苯系物,氯、汞等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噪声、电离辐射及传染性病原体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如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劳动者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热季节高温辐射,寒冷季节因窗门紧闭而通风不良等;厂房建设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和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等。

  劳动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般包括:

  1、劳动组织和制度的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工休制度不健全或不合理等。

  2、劳动中的精神过度紧张,如在生产流水线上的装配作业人员等。

  3、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的生理状况不相适应或生产定额过高或超负荷的加班加点等。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由于光线不足而引起的视力紧张等。

  5、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的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设备等。

  【常见问题】

  一、职业病有什么特点?

  【答】:中国职业病呈现五大特点,分别是: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多,患病数量大;职业病危害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危害严重;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危害往往被忽视;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影响长远。

  二、矿工有什么职业病?

  【答】:煤矿工人肺尘病:煤矿工人肺尘病为在采煤过程中长期接触烟煤或无烟煤粉尘而致煤尘在肺内弥漫性结节样沉积。煤矿井下工人慢性胃炎、关节炎、慢性咽炎、慢性鼻炎等疾病的患病率坡高。煤矿工人的皮肤病:煤矿井下作业工人的工作环境、防护用品使用情况、长期缺少阳光照射、煤矿除(防)尘措施和煤矿职工卫生状况等对煤工皮肤有一定的影响,导致井下作业的采掘工在毛囊炎、痤疮、皮肤瘙痒症、胼胝等皮肤病患病率明显增高。

  三、矿尘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防护措施有:减尘措施。减少采、掘作业时的粉尘产生量。包括煤层注水、采空区灌水、湿式打眼、水炮泥放炮等。降尘措施。包括各产尘点设喷雾洒水装置净化风流,洒水装渣等。通风排尘。调整合适的风速,加强排尘。最低排尘风速为0.25—0.5m/s;最优排尘风速为1.2m/s—1.6m/s。在此风速范围内既可以有效的冲淡和排除浮尘,又不致把大量落尘吹起。


来源:职业卫生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信息为互联网收集而来,如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上一篇:你应该拿多少津贴?解读《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处分规定》

下一篇:局信息中心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建设

人事帮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