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 人事帮邦!登录|注册|
手机版

扫描打开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正文

“职场囚徒”的现实表现与诱导机制

发布人:ahch12333时间:2019-08-16阅读:1501次

  

【摘要】“职场囚徒”是指在职场中自我感觉像是被“拘禁”的人群。数量众多且幸福指数偏低的“职场囚徒”,对于各类组织的人力资源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同时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论文通过对“职场囚徒”的现实表现进行分析,找出了职场囚徒形成的诱因,并分析了职场囚徒形成的诱导机制,这对组织预防“职场囚徒”的产生和帮助现实中的“职场囚徒”走出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职场囚徒”;诱导机制;风险承受

1“职场囚徒”的概念

“职场囚徒”的定义是:在职场中自我感觉像是被“拘禁”的人群。这类人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但对自己的工作很不满意,继而失去努力工作的动力,因害怕风险而没有离开的勇气,只好用不作为的方式来应付工作以暂时保住职位,一旦外部具备确定性的机会,就会立即离开组织。

2“职场囚徒”的现实表现

2.1经常唉声叹气

“职场囚徒”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他们在组织中感觉前途渺茫。这种感觉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组织分配的不公、晋升通道受阻、与领导关系恶化等。当这种感觉累积到一定程度,他们就会把它发泄出来,既有可能向领导发泄,也有可能向同事表露。例如,三国时期的蜀汉将军魏延,很有军事才能,在刘备的领导下曾经单独领兵大破曹军,但是在刘备死后蜀汉与北魏的多次交战过程中,魏延在诸葛亮座下只是被任为偏将而已。魏延经常哀叹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充分施展,但又无可奈何。

2.2工作中士气低落

“职场囚徒”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在工作中士气非常低落。他们自我感觉在组织中已无晋升希望,在组织中与人交流时也很少涉及专业领域,不再对组织的发展感兴趣,但是,由于他们本身在职场是有一定实力和才能的,因此,虽然没有尽到很大努力,工作还是可以做得不好不坏,领导挑不出太大毛病,但也没有值得嘉奖之处。可以说,他们是处于一种“被逼劳动”的状态,也就是被逼才劳动,不逼不劳动,不会主动地在工作中创新,而是被动地让工作推着走。

2.3在组织中感觉度日如年

“职场囚徒”并不等同于“办公室油子”,“办公室油子”是那种没有多大事业心,自身没有多大本领,但是却很会混日子,与领导的关系也不错的人。而“职场囚徒”不同,他们往往有理想、有抱负、有想法,对自己很有期待。他们并不想在组织中混日子,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又不得不暂时待在目前的岗位上,因此感觉内心很痛苦,工作时有一种度日如年的感觉,而“职场油子”在组织中待得很舒服,不会感觉度日如年。

3“职场囚徒”的形成机制分析

3.1工作不满意是“职场囚徒”形成的诱因

员工变成一个“职场囚徒”,其诱因就是他们对工作不满意,包括对工作岗位本身和对组织的不满意。首先,“职场囚徒”的主要特征在于他的内心对工作是厌烦的,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满意,在工作时就会感觉到愉悦,而不会产生厌烦情绪。其次,“职场囚徒”对自己的组织也不满意,如果仅仅是对工作岗位不满意,而对组织满意的话,他们就会正面宣传组织的形象,并对组织保持忠诚。

3.2工作不满意后的行为选择:基于EVLN行为分类模型分析

工作不满意只是员工成为“职场囚徒”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工作不满意的员工除了成为“职场囚徒”之外还有其他的选择。因此,要明确员工从工作不满到“职场囚徒”的演进路径,必须引入工作不满产生的行为反应。Farrell在1983年提出了员工工作不满意后的四种行为反应:退出、建言、忠诚、漠视。其中,退出是指一种当员工觉得当前的情况很难发生改变时,采取与其所在单位切断关系的一种反应,包括辞职、跳槽或调离到组织的其他单位等;建言是指员工为了改变自己或组织当前的不利情况,直接与上级讨论当前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包括与领导意见相冲突的建议;忠诚是指即使员工对工作不满,也对组织不离不弃,坚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决不向领导提出建议,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容忍与忍耐的反应;漠视也可称之为“不作为”,是指员工在工作不满意的情绪支配下,对自己或组织的当前不利情况置之不理,有意见不提,有建议不说,对组织的问题视而不见,并通过降低工作努力程度来回应对工作、对组织不满的一种反应。这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也是一种当事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做出的行为,其表现为在岗位上焦虑不安,在工作中经常迟到早退、经常请假、消极怠工等。从漠视行为的特点和表现来看,其与本文所研究的“职场囚徒”是高度一致的,因此,当一个对工作不满意的员工因某些原因而选择采取漠视的态度时,他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一名“职场囚徒”了。

3.3“职场囚徒”:基于风险承受能力与期望收益的选择

一般来说,一种行为的风险大小和期望收益是成正比的,高风险行为期望有高收益,高收益也往往伴随着高风险,所以员工进行选择的时候就会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1]。在职场中,不同的人其风险承受能力也不同。影响员工风险承受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个人的主观风险偏好。中国有句俗语叫“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因此,一个人的性格、胆识等主观因素就决定了他对于风险的态度,并直接决定了其风险承受能力。二是能力水平。正所谓“艺高人胆大”,掌握某方面专业技能的人,或具有较强审时度势能力的人,具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能力水平越高,风险承受能力也越高。三是家庭经济基础。员工的家庭经济基础越雄厚,越敢于承受风险。四是年龄。一般说来,年轻人更敢于尝试新事物和冒险,而中老年人心态逐渐趋于成熟和稳健,更倾向于求稳。职场中的员工在对工作不满意的情况下,会在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与期望收益之间进行权衡选择。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激进型员工期望得到外部潜在的更高收益,对退出可能会形成的损失有很强的承受能力,因此他们往往会选择退出行为。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进取型员工,他们可以承受建言所带来的较高的风险,同时也期望能得到较高的收益。他们不会像激进型员工那样冒险地退出组织,而是选择建言。在职场中有些员工的风险承受能力很低,属于保守型,同时他的期望收益也很低,换句话说,就是能心甘情愿地接受当前的低收益水平,这种员工在工作不满意时会选择忠诚行为。但是,职场中还有一种员工,他们因各种因素的影响,风险承受能力很低,也属于保守型,但是却又不甘心接受目前的低收益水平,内心期望能有较高的收益,这类员工在工作不满意时,就只能选择漠视,从而成为“职场囚徒”。

4结论

综上所述,“职场囚徒”起因于员工对工作进而对组织的不满意,这是一个慢性的过程。一般来说,每个人刚刚进入一家组织的时候都对工作充满着想法,充满着工作的热情,哪怕是双休日不休,晚上要去加班,也在所不惜。这个阶段可长可短,长的如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一辈子对工作都很满意,就不可能会成为“职场囚徒”;短的甚至不到半年,就对工作和组织不满意,并开始怀疑自己的目标到底能否在这个组织实现。如果这个员工是一个喜欢挑战,乐于冒风险的人,那么他会立即退出这个组织,重新寻找能实现自己职业目标的新组织,或者大胆向领导者建言,提出能实现自己目标的想法,如果领导不同意再退出组织,这样的人也不会成为“职场囚徒”。但是,如果一个员工在对工作不满意之后,害怕冒风险,既不敢退出,又不敢向领导建言,并且还不甘心获得较低的收益水平时,这个员工在工作时就必然会感到度日如年,精神萎靡,如同在监狱坐牢般难受,恨不得早日等到确定的好机会跳出牢笼,这样他就成为“职场囚徒”了。我们知道,一个人成为“职场囚徒”的时间也是可长可短的,这既取决于员工本身,也和组织的帮助及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关于“职场囚徒”应该如何摆脱困境,这将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来源:转载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信息为互联网收集而来,如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上一篇:校企合作就业论文

下一篇:云南临沧公积金中心:突出“五个强化”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

人事帮邦